天气情况: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版 | 英文版 | 网站导航 
石刻精选一
发布时间:2012/5/8 17:48:00  主任编辑:王志强  来源:

  编号01          作者:李邕

  年代:唐开元十五年(727年)

  原文

  端州石室记

  曰者托宿秘篆,寄傲神府,撰奇讨异,注灵通感,冥搜海臧,遐瞩坤极。敞金阙,疏玉堂,河汉未暩其源,今昔尝聆其语。

  曷若宛此山郭,介在江坟,薄人寰,腾物外,妙有特起,灵表秀开,绮田砥平,锦嶂壁立。肇允洞穴,延袤中堂,蹙怪形以万殊,砑地势以千变。伏虎奔象,浮梁抗柱,激涛海而洪波沸渭,叠杳窱而群峰嵯峨。飞动逼人,屹耸惊现。密微微而三分地道,风萧萧而一变天时。窦乳炼于玉颜,石床列于仙座,隔阂尘境,矫集福庭。

  寂兮、寥兮、恍兮、惚兮,使营魄九升,嗜欲双遣。体若振羽翼,志若摩云天。秦汉之间,莫知代祀;羲皇之上,自谓逍遥。当是时也。慕名者执雌而退,徇物者守心而安,求道者息虑而凝,怀书。者陋古而默。

  有若邦伯毕公守恭,广孝闻家,至忠观国。政门尤迹,谈者不容于口;义心厚行,游者每籍于名。故能吏修其方,人乐其业;流冗归止,介特又安。于是命友僚,挟琴酌,一歌一咏,以遨以游。莫不解榻于斯,张乐于斯。腾驾五龙,遗士驷马。岂直避暑窟室,缔赏林峦,击石如钟,酌泉如醴;固亦转丹灶,掇紫芝。迹参寥之远心,惟习隐之幽致者也乎?

  开元十五年正月廿五日,李邕记。

  简介

  该石刻现存于七星岩石室洞内东壁。全文分四段,第一段说求仙访道的人到处寻找不到神仙洞府的所在,只是听过这样的传说。第二段介绍端州石室就是人间仙境,充满诗意地描写石室内奇妙的景物。写得逼真而且生动。第三段写人们到石室游玩,忘掉了人间的一切拘束。第四段赞美当时的地方官毕公有做官的才能,描写他公余与同僚游玩石室的乐趣。全文指斥仙境 的虚妄,歌颂大自然的美景,鼓吹积极有为的政治。这在求仙访道思潮盛行的唐朝,是难能可贵的。作者在描写景物方面,也给予我们在艺术上可以借鉴的地方。

      作者李邕(678747年),别字泰和,扬州江都人,他的父亲李善,是文选注释家。《新唐书》称李邕少年时即有异才,李善注文选,邕补益之。“既冠,览秘阁书,了辩如响,文名满天下。”“而天资豪放,不矜细行,为人写碑文所得贿谢,悉以畋游自肆。”晚年做过北海(今山东益都)太守,所以又叫李北海。他是我国唐朝初年有名的文章家和书法家(他的骈体文当时就很有名),和李白、杜甫、高适等大诗人都过人都有过密切的交往。山东济南历下亭的壁上有李邕与杜甫的刻像。天宝三年(744年),杜甫33岁,曾在齐州(济南)与李邕相会。十月朔日,与李白、高适同饮于李邕宅。李白曾有一首《上李邕》的诗:“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岂可轻年少。”可见李邕在思想上与李白也有共同的地方,就是有理想有抱负,不与世俗同流。但据史书记载,他要在政治上干番事业的想法比李白更为执着,有时甚至锋芒毕露。武则天时,御史中丞宋璟劾张昌宗等反状,武后不应。邕立阶下大言曰:璟所陈社稷大计,陛下当听。后色解,即可璟奏。邕出,或让曰:子位卑,一忏旨,祸不测。邕曰:不如是,名亦不传。(《新唐书李邕传》)封建社会当然容不了这种人。当时有个叫卢藏用的人就曾对他说:“君如干将莫邪,难与争锋,然终虞缺折耳。后终为李林甫所杖杀。

   李邕死后,杜甫写了一首《哀李邕》的诗(“八哀诗之一),推崇他碑版照四裔。的确,李邕在书法上的成就比他的文学成就远为突出。他的书法造诣很深,尤擅以行楷书写碑,取法二王(羲之、献之)而有所创造。笔力沉雄,自成面目,对后世影响较大。他对书法,反对一味摹仿,曾说:学我者死,似我者俗。李阳冰称他为书中仙手,人们争着请他作碑文和写字。宋朝书法家米芾评论他的楷书风格是举动倔强,礼节生疏。(见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五)清金石学家翁方纲推《端州石室记》为上选,说它“丰容盛鬋,似太真不能为掌上舞。非得旧拓,无以见其真诣。它是李邕留下的唯一正书碑。字里行间,仍保存着李邕书法体方而笔圆,力劲而气舒,纵横开合,风采动人的特色。宋朝时碑上己有一个损痕,相传是一个秀才为了提高自己所搨拓片的价钱而故意凿大的,损痕成马蹄形,所以历代又叫它“马蹄碑。碑文经过一千多年的剥蚀,到清朝初年,原来381字只存348个,清末又减为319个。建国后,人民政府筑起了“北海碑亭,保护这一重要文物。

 上一页  共1页  1 
 相关新闻
[关闭页面]
 
精彩视频
最新动态
最新资讯
图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