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碑已不见踪影,只剩下些许碎片
近日,有驴友在网上发帖称,西江羚羊峡古道入口处一座清代增修羚羊峡桥路碑遭人盗掘。昨日,记者乘船来到羚羊峡,在入口处的半山腰上发现放置石碑的地方泥土松散,有被人挖掘的痕迹,屹立的石碑也不见了踪影,在山脚下,记者发现一些刻有字迹的石碑碎片,初步推断是盗贼将石碑滑落山下时蹭到山石而掉落的。
据当地村民郑先生介绍,羚羊峡古道因年久失修,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偶尔有驴友徒步前往,石碑确有其物,几年前文物普查队曾来考证过。
据史料记载,羚羊峡古道从明万历年间开始,至清道光年间先后三次整修,石碑为清道光年间第三次整修时肇庆各界热心志士所立。石碑宽1.1米,高2.2米。碑文由当时肇庆府事翰林院编修杨希铨撰写,广东著名文人彭泰来题额。碑文介绍羚羊峡古道地势险要,为两广交通必经之路,因年久失修及洪涝破坏,已破烂不堪。在清道光十九年仲冬,肇庆的官商、名流发动各界热心人士捐款整修古道,共整修古道“二万五千余丈”,其中将原19座桥增筑成24座桥。整修古道的工程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二月竣工。碑上还记录出资和参与整修羚羊峡古道的众商行及群众名字,包括肇庆府黄江厂、府城永信店和佛山巨丰行、梧州有恒店等。
西江水西来东去,羚羊峡古道是连接两广的重要通道,更是当时肇庆通往广州的必经之路。增修羚羊峡桥路碑作为近代两广经济贸易往来、西江流域交通运输的历史见证,对于研究肇庆近代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如此这般给人糟蹋,实为可惜。(记者 罗诚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