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12日,一群舞蹈爱好者在七星岩牌坊广场进行体育锻炼。
去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强调指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均等化地享受公共体育服务是每个公民的权利。近年来,肇庆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以体育场地设施、群众体育组织、全民健身活动、科学健身指导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在城乡间实现较均衡发展,更好地满足了城乡居民迅速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撰文/西江日报记者 郭杏连 通讯员 李正群 摄影/西江日报记者 廖志亮
投入加大基层设施建设覆盖城乡
今年春节,高要市金渡镇水边村在村文体广场组织了醒狮和篮球赛,全村男女老少轮番上阵。健身路径、崭新的灯光篮球场、气势恢宏的大舞台、加油呐喊助威,一幕幕动感画面至今仍令记者印象深刻。水边村委会主任莫根培向记者介绍,有了活动“阵地”,如今全村掀起了体育健身热潮,每天早上和傍晚,文体广场均是人潮汹涌,“在文体广场旁边的空地,我们还将再建一个足球场,让大家有机会常踢足球。”
去年5月1日,肇庆“体育彩票杯”山地自行车邀请赛共吸引来自深圳、广州等地的500多名选手前到肇庆参赛。
水边村的情况在我市并不少见。
近年来,随着肇庆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尤其是基层体育设施建设得到了我市各级政府及体育部门的重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今年,市政府把“广场文化体育活动示范点和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列入十件惠民实事,可以说,肇庆乡镇体育迎来了发展春风。在政策保障上,先后制定出台《肇庆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肇庆市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规划(2011-2015年)》、《关于加快我市转变体育发展方式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我市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更有效的政策保障。
据了解,去年我市大力建设和提高体育场地设施的覆盖率,在全市范围内建设了24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对24个工程,省体育局给予每个20万元的资金支持,市体育局给予6万元的器材资助(1套健身路径和10张乒乓球台),对各县(市、区)下发了296张室外乒乓球台、9套健身路径、5副篮球架、10张室内乒乓球台,大大提高了全市各行政村、街道、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
今年1月1日,肇庆市元旦环湖跑比赛,众多市民参加。
目前,我市有体育场馆53个,全市人均拥有各类体育场地设施面积达1.38平方米,全市1330个行政村全部配备至少一个篮球场,其中777个行政村配备了一个篮球场和两张乒乓球台。全市60%的县(市、区)建有体育馆、体育场、游泳池和1万平方全民健身广场,64%的街道建有1500平方米的健身小广场,100%的社区和行政村建有体育健身点。2011年和2012两年共建设了33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为35%。
转变方式群众体育“风生水起”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市广大人民群众健身热情日益高涨,健身意识越来越强。《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的颁布和实施,将全民健身运动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为促进全民健身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近年来,我市体育部门积极配合“体育强省”以及转变体育发展方式的号召,适应广大群众对体育活动的需求,大力开展体育健身、体育休闲、体育旅游等绿色体育活动,得到市民的响应和参与。这是我市转变体育发展方式,把传统体育转变为民生体育的一个主攻方向。这种变化,从我市每年举办的大小体育赛事丰富程度上便可见一斑。
据统计,近年我市每年举办和承办各类群体活动、赛事约20多项,做到了季季有赛事,月月有活动。每年定期主办的群体活动有元旦万人长跑、8月8日全民健身日活动、“闹元宵”舞狮比赛、体育节活动、国民体质监测等。2011年承办的省级比赛有省武术、舞狮、象棋比赛、广东省健身气功联赛总决赛、广东省传统武术(套路)锦标赛、广东省绿道马拉松挑战赛、广东省绿道定向邀请赛等。近年来承办的全国性群体赛事包括了2010年中国武术散打功夫王争霸赛、2011年全国绿道长跑挑战赛等。此外,各县(市、区)也根据自己的优势大力打造群众体育品牌,如高要的龙舟竞渡、德庆的漂流和怀集的攀岩活动等。肇庆市体育中心全年共举办活动80多场次,每天有1.3万人次在市体育中心进行全民健身。
城乡统筹体育组织服务建立长效机制
去年,我市有高要市城区园林公园、鼎湖区文化广场等14个健身点成功创建广东省全民健身活动示范点;鼎湖区实验中学和鼎湖广利高级中学等2所中学,成功创建了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全市发展了足球、瑜伽、游泳等6个单项体育协会,在各类体育协会、俱乐部中,成立了13个“两新组织”党支部;开展检测数量达6000人的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对基层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起到了非常明显的推进作用。
据了解,我市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86%、优秀率2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全市体育健身俱乐部、体育场馆逐年增加,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5544人,达到13人/万人的省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配备标准,都为群众体育的开展提供了服务基础。
七星岩东门广场的近百套健身器材成为广大市民强身健体的需求。
把体育打造成幸福导向型产业
构建覆盖全体公民的均等化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保障每个公民的健身权益,提高社会成员健康素质,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通过逐步实现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来促进体育的和谐发展,当前正处在难得的机遇期。然而,实现体育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为进一步加快群众体育发展,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我市将出台《群众体育工作方案(2013—2015)》,并明确给出“硬性指标”。该方案明确提出,2013年至2015年,在全市再建设59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确保到2015年底全市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到100%;到2015年底实现各县(市、区)配套有“一场一馆一池一广场”,各乡镇配套有一个农民健身广场,各街道配套有3个以上晨晚练体育活动点的体育场地建设目标,努力实现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2平方米,每万人拥有15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各县(市、区)国民体质监测站点建设达到100%,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健身、提高健身水平的需求。
今年,我市将在体育事业实现“三纳入”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此项工作向各县(市、区)延伸,努力创造条件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政府部门目标管理体系和文明城市指标体系。
市体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不断完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缩小城乡区域体育发展差距,加快推动群众体育全面发展和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真正的把我市体育打造成幸福导向型产业,让广大人民群众拥有参与体育的机会和条件,增强市民的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