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旧址曾是肇庆府衙门,住院部大楼门前的这棵樟树树龄有170年。记者 王正中 摄
从11月4日起,端州区绿化委员会、端州区园林绿化管理中心开始为城区30株古树树碑立传,并在古树四周修建防护栏加以保护。
这30株古树中(不含七星岩和鼎湖山景区),共有3棵菩提树、两棵樟树,其它都是榕树。每一棵古树都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每一棵古树都亲眼目睹了我市历史生态文明的大发展、大繁荣,有的古树背后还隐藏着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记者 李文华
1、最古老:超200岁的“树王”傲然挺立
古树,是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为古树竖碑,碑上雕刻着古树的名称、树龄、科属等,并修建防护栏,政府如此重视古树名木保护,在肇庆历史上尚属首次。”端州区园林绿化管理中心工程师余朝晖表示。
据端州区绿化委员会普查和测算,城区被保护的30株古树中,树龄最长的是两棵菩提树,都有200岁以上,其中一棵位于梅庵门口,一棵位于梅庵山亭西侧。
对佛教有所了解的读者都知道,原产印度的菩提树其实是佛教树,一般种植在寺庙内外。
梅庵1000多年来都是佛教圣地,梅庵内外留存两棵古老的菩提树,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然而,市民如果来到城区宝月路端州文化馆的大院内,会发现那里也有一棵树龄120年以上的菩提树。原来,据史料记载,在古代,端州文化馆一带也有一座寺庙: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当时的肇庆知府张一栋在宝月台修建了一座寺庙。到了清咸丰五年(1855年),因宝月台寺庙“僧从逆事”(寺庙的僧人秘密加入反清的行列,与高要红巾军攻克肇庆府城),被当时的肇庆知府郭汝诚取缔了这座寺庙,但是寺庙内的一棵菩提树幸存至今。
2、最集中:儿童公园、市一院旧址
这30棵古树以细叶榕为主,而城区儿童公园内集中了7棵100年树龄的细叶榕。
而走进城中路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旧址,则有3棵古树,“它们是两棵榕树、一棵樟树,其中一棵榕树的树龄在150年以上,另外一棵榕树、一棵樟树的树龄都在170年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市一院旧址住院大楼前的那棵古樟树,它和肇庆市职业中学宿舍内的那棵古樟树一样,是肇庆城区幸存的两棵珍贵树木。
别看市一院是建立于解放初期,但是如果将时间回溯到宋康定元年(1040年),当时的端州州府衙门就是现在的市一院旧址。后来,市一院旧址一直是肇庆府衙门所在地。市一院旧址生长的三棵古树,只是当年肇庆府衙门种植的众多树木中的少量遗存。
清朝灭亡以后,市一院旧址曾经是国民党军队的医院、民国国立医院。
但无论历史如何变幻,市一院旧址的一棵古樟树、两棵古榕树还是幸存下来,至今依然生机勃勃。
3、政府修路多次避让古树
城区被保护的30棵古树都是“绿色文物”,它们见证了肇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肇庆市各级政府都认识到,保护古树不仅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更是对肇庆历史文明的保护,因此都很重视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在城市建设中多次出现为古树让路的情况。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城区端州四路多次改造、扩建,但是一直没有移走此地的一棵古树。
时至今日,在端州四路人行天桥附近,一棵古树仍然耸立在道路中间,与人类、道路和每天川流不息的车辆和睦相处,成为肇庆市政府保护古树名木的一个缩影。
相关链接:
国家和肇庆政府发文保护古树名木早在2000年9月1日,国家建设部就下发了《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严禁在古树上刻划、张贴或者悬挂物品,严禁攀树、折枝、剥损树枝、树干和树皮,规定距树冠垂直投影5米的范围内,严禁兴建临时建筑,挖坑取土等。
今年11月1日,肇庆市绿化委员会又下发了《肇庆市古树名木管理办法》,将50年以上树龄的树木作为古树后备资源予以保护。

|